有溝通才會有執(zhí)行
溝通不是一種本能,而是一種能力。也就是說,溝通不是人天生就具備的,而是在工作實踐中培養(yǎng)和訓練出來的。在執(zhí)行過程中,溝通是必備素質(zhì)之一。要想成為一名具有執(zhí)行力的員工,就需要通過溝通,與上司、同事、客戶、合作伙伴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溝通是提升這些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。在工作中,我們看到執(zhí)行不到位的原因,往往是因為溝通不到位,誤解或沒有理解別人的想法,也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。如果要想成為一名執(zhí)行力強的員工,一定要學會溝通。
主動回報執(zhí)行過程
主動回報,就是回頭報告的意思。領導有個事情交代給你辦,你是否非要等到領導問你進展情況時你才回答呢?為什么不提前主動地回報領導呢?“回報”是一種主動的反饋,而不是等他人問起時才被動地回答。如果一切都等領導來問,員工的能力就要打一個很大的折扣。因此,一個有執(zhí)行力的員工,首先應該培養(yǎng)自己主動回報的習慣。
如果甲有一件事要求乙去完成,乙對甲要報告結(jié)果,我們通常用一個詞叫做“匯報”。其實匯報和回報的意思是不太一樣的,回報不單是指匯報,它是一種良性反饋,強調(diào)的是雙向的、自動的反饋。作為下屬,要把自己的工作動態(tài)隨時向上司回報,其目的有兩個:第一,讓你的上司放心。上司把任務交代給你,并不知道你做了沒有。所以每到一個階段就回報一下,讓上司放心。第二,萬一有問題,我們可以不斷地及時修正。這時發(fā)現(xiàn)執(zhí)行中有問題,或不是上司所想象的,或者誤解了上司的指令,修正還來得及。但很多員工,都是等到上司來問才匯報,等到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和錯誤時,后悔都來不及了.這就是沒有養(yǎng)成回報的習慣所造成的。
【點擊圖片更多精彩】
有一個客戶打電話要找許小姐,接電話的是李小姐,李小姐回答說:“對不起,許小姐出去了。您是哪里?方便的話請留下電話,等她回來時讓她打給您。”對方留下了電話,可是許小姐那天下午一直到下班時間都沒有回來。
于是李小姐又打電話給那個客戶,說:“衛(wèi)老板,許小姐到現(xiàn)在都沒有回來,我們快要下班了,您看需不需要我想辦法今晚找到她,然后讓她打電話到您家去?或者等到明天早上告訴她,請她一大早就打電話給您?”衛(wèi)老板說無論如何都叫許小姐當天晚上給他打一個電話。結(jié)果那天晚上李小姐最終把許小姐找到了,晚上8點鐘許小姐就打電話給衛(wèi)老板了。
后來衛(wèi)老板就將此事告訴了公司的總經(jīng)理,總經(jīng)理對李小姐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。作為客戶,衛(wèi)老板也從此非常信賴李小姐。
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回報,就能夠給客戶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。但是平時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形成回報的習慣,出了問題的時候往往會講:我以為你知道,我以為梁廠長會拿過來,我以為左先生去了,我以為姚小姐她不要……找各種借口為自己開脫,其實這是溝通的大忌。一個執(zhí)行能力強的人,一定會主動回報自己的工作進度.做一個讓領導放心的下屬。
我總是主動向上司報告自己的工作進度。這一點是我在日本航空公司工作時從日本人身上學來的,日本企業(yè)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。一次,有四個東京的本部長,要到臺灣東邊的一個小島南嶼去度假,那個島很小,上面只有兩個飯店,而他們要四個連在一起的套房,還要面對太平洋。我打電話去問,一間都沒有,我馬上回電給東京,那個時候還只能發(fā)電報,說一間都沒有,但我會努力去找。東京回答了兩個字:了解。我就繼續(xù)我的工作,找到了兩間,兩個飯店各一間,我馬上回電東京:現(xiàn)在找到兩間,可惜不在同一個飯店,但我還是會繼續(xù)努力地找。東京的回電仍然是“了解”兩個字。我努力了很久,終于找到了三間在一個飯店里,但仍缺一間。我回電給東京,回答依然是“了解”兩個字。
我坐小飛機飛到南嶼。到達后,我問服務員:“我旁邊的那個房間是誰住的?”“那是一對夫婦,馬上要來度健,今天下午就要入住。”服務員回答。我聽后就坐在那里等,直到那對夫婦到了,并帶了一個小孩,我馬上走過去說:“我是日本航空的,我喜歡您的房間,您能不能讓給我?”男的說:“我憑什么讓給你?”我說:“您說得對,隔壁我替您找了一間套房,面對太平洋,可以看到夕陽、波濤,遠處有千帆點點,而且免費。”/他很疑惑地問:“真有這回事?”“對,我一定要您的房子。”我說。他拿著行李,牽著他的孩子,挽著他的太太,走向隔壁房間。我回電給東京:“四間套房全部找到,在南嶼的綠島飯店,三樓,連在一起,面對太平洋。”東京回電多了兩個字“謝謝”。
沒多久,東京的人到了,輕輕地拍著我的肩膀說:“你做事很像我們?nèi)毡救恕?rdquo;其實我不愿當日本人,但是這種贊賞,是一種極大的榮耀。日本人一直認為中國人做事情不太像他們那樣認真,我就是要讓他們服氣。這件事我一共回電給東京七次,主動報告我的工作進度。當然,那個“免費”的套房是我自己掏的腰包,我為了這個房間自己掏腰包,其實別人不知道??墒俏以敢庾鲞@件事,因為我很快就得到了晉升的機會,這種投資是值得的,這是做事情的精神。
作為一個員工,你有多少次主動報告你的工作進度?讓上司知道?讓上司放心?對上司來說,管理學上有句名言:下屬對我們的報告永遠少于我們的期望??梢姡纤径际窍M麖南聦倌抢锏玫礁嗟膱蟾?。因此,做下屬的越早養(yǎng)成這個習慣越好,上司一定會喜歡你這樣做的。
在與平行部門溝通時,可以用故意反問方式來獲得回報,比如,“老韓,昨天下午我拜托你的事情有結(jié)果了嗎?”“啊,對不起,我忘了。”“那老韓,今天中午以前能不能給我答案呢?”“應該可以吧。”中午11點半的時候再問一遍:“老韓,現(xiàn)在離12點鐘還有30分鐘,那個答案不知道出來沒有?”“啊,對不起!我12點鐘前一定給你。”當大家都知道,你有緊盯到底的習慣時,他們就會按要求把事情做好,這就叫做讓他人養(yǎng)成一個回報的習慣。
不單我們交代別人的事要求回報,同樣別人交代我們的事也要問清楚。如果有人要求你去買一個筆記本,你應馬上詢問,筆記本是要空白的還是有格子的,對方可能會說兩種筆記本都可以。
“那意思就是隨便選一種了?”
“是的。”
"100頁的還是50頁的?”
“我希望是100頁左右。”
“是硬殼的還是帶皮面的?”
“還是普通的吧。”
只要把該問的話都問到了,對方肯定不會挑理了;’否則,如果買了空白的筆記本,對方卻希望是有格子的。你會怪對方事先怎么不講清楚呢?事實上,不是對方不講,而是因為你沒有問。所以,事前問清楚,事后負責任。這是有效溝通非常重要的基礎和應該養(yǎng)成的良好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