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掛圖內容:
漢魏麻將的轉變
漢魏以后,博戲發(fā)生了根本性的變化。博戲中的棋子脫離瓊而獨立行棋,向象棋方向發(fā)展,成為一種游戲。而博戲的瓊變?yōu)槲迥?,即五個木制的骰子,也獨立成為一種博戲用具,稱為樗蒲。以擲點分勝負。相傳這又為曹植所造的骰子當時用玉制成,后改用骨制。變五木為兩骰,立方體,其六面刻點,點數(shù)從一到六。所以當時又叫“雙六”。
漢魏以后的博戲,往往以金銀等財物相賭,而所用金銀,大多皆為錠或塊,小勝小負,零星剪割,殊感不便,于是便制造了馬(也叫馬子)。馬子一般用犀角、象牙或竹片制成,條狀,長短不等。兩面都畫上彩色標記。記明本馬所代表的金銀重量。比賽時,輸贏先用馬子支取,比賽全部結束后,再以所得馬子來兌換金銀。至唐代時,使用紙片代替犀角、象牙、竹片等,記明金銀重量,十百千萬,各以花色記其一至九之數(shù),類似今天的鈔票、紙錢。與今天麻將牌中的籌碼功能大致相同。古時籌與馬略有區(qū)別:籌只表示勝負的次數(shù),不表示勝負數(shù)值的大小;馬則算明數(shù)值。后世則不分籌、馬,統(tǒng)稱籌碼。
2、此系列掛圖的優(yōu)點和長處:
麻將是中國的國粹,我們大多數(shù)人都愛打麻將,但鮮有人知道麻將的起源,歷史。此套麻將文化掛圖。真實祥細的描述了麻將在中國的形成和轉變,如果您購買了此系列,您的顧客來到麻將館不僅使心情得以放松,更能學習到麻將的歷史。使大家能對麻將有重新的認識,能體會到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。進而對您的麻將館產生良好的印象。從而將您的麻將館和其他人的麻將館區(qū)別開來。即使是您的員工天天置身此處,也不會認為她只是一個端茶倒水的服務員,而會感覺她在為繼承和發(fā)揚中國的國粹而盡力。
21世紀麻將館和麻將館之間的竟爭,也不僅僅是價格之間的竟爭,而是硬件、地段、服務等等的竟爭。最終將是文化的竟爭。
本系列掛圖共6幅,由掛圖大師精心設計,采用中國傳統(tǒng)圖案及素材,且風格統(tǒng)一。是麻將館文化不可多得的裝飾品。
3、掛圖延伸:
麻將牌(又稱麻雀牌)是由明末盛行的馬吊牌、紙牌發(fā)展、演變而來的。而馬吊牌、紙牌等娛樂游戲,又都與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娛樂游戲——博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。甚至是“血緣”關系?,F(xiàn)在流行的棋、牌等博弈戲娛,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(fā)展、派生、演變而來的。 古博戲始于何時,準確年代很難說清。據(jù)《史記》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,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。 我國最早的博戲叫“六博”,有六支箸和12個棋子,箸是一種長形的竹制品,相當于今天打麻將牌時所用的骰子。
4、此系列掛圖適合安裝的位置:
此套麻將掛圖適合張貼于 棋牌室的走道、大廳、麻將室的房間內。
5、此系列相關: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© 2005-2025 企業(yè)文化與文化墻可視化制作專業(yè)平臺│掛圖大師 版權所有,并保留所有權利。
地址:廣州市天河區(qū)荷光路 (免責聲明):本網站部分文字和圖片素材搜集自互聯(lián)網,部分轉載文章及圖片在搜集時沒有發(fā)現(xiàn)“信息來源”、“作者”等信息,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權益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
電話:18925107903 傳真:020-856621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