掛圖內(nèi)容:
葉圣陶(1894年—1988年)
蘇州市人,著名作家、教育家、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。
當小學教師并從事文學創(chuàng)作,五四運動前參加了李大釗、魯迅支持的"新潮社"。1921年,與沈雁冰、鄭振鐸等發(fā)起組織"文學研究會",他發(fā)表了許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的作品,出版了《稻草人》、《隔膜》、《火災》等。
葉圣陶簡介
葉圣陶(1894.10.28—1988.2.16),原名葉紹鈞。作家、編輯家、教育家。早年試驗新式教學。文學研究會發(fā)起人之一,曾主編《小說月報》,作品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。代表作有長篇小說《倪煥之》、童話集《稻草人》、短篇小說《潘先生在難中》等。建國后任出版、教育、文史等部門領導。在許多讀者心目中,葉圣陶只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及教育家,事實上,他的小說非常出色,他在現(xiàn)代文學史上的貢獻也不容忽視。
生平:葉圣陶原名時紹鈞,生于江蘇蘇州。父親在地主家做帳房,家境清苦。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,畢業(yè)后在一個初等小學當教員。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,閉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(fā)表在《禮拜六》等雜志上。 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,并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。1917年應聘到吳縣用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。1918年在《婦女雜志》第4卷2、3號上發(fā)表第一篇白話小說《春宴瑣譚》。1919年參加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,并在《新潮》上發(fā)表小說和論文。1921年與鄭振鐸、茅盾等人組織發(fā)起文學研究會,并在《小說月報》和《文學旬刊》上發(fā)表作品。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《隔膜》。1923年出版的《稻草人》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。1928年創(chuàng)作了優(yōu)秀長篇小說《倪煥之》。1923-1930年,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編輯。1927年5月開始主編《小說月報》。1930中轉到開明書店當編輯??谷諔?zhàn)爭期間舉家內(nèi)遷,曾在樂山任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。后到成都主持開明書店編務。 1946年返回上海。 新中國成立后,曾任出版總署署長,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、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,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。
教育理念及貢獻
“教是為了不教”
葉圣陶對改進現(xiàn)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響。他給中文教育引入了一個全新的觀念,“應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,而不是長期詳細的灌輸書本知識。”這一觀點沖破了習慣于強烈依賴記憶和灌輸?shù)膫鹘y(tǒng)語文教學觀念。此外,葉圣陶促進了批判思維的深入人心,讓人們認識到個人價值判斷的重要性。他認為這些學習技能應當被用來構筑學生的基礎,同時也將成為學生終生學習的起點。
葉圣陶是新文學史上最早出現(xiàn)和最有成就的“教育小說家”。
他的小說暴露舊中國教育界黑暗的內(nèi)幕,并透過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頭指向整個舊社會,是葉紹鈞 “教育小說”的基調(diào)。他以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,反映了下層知識分子貧窮悲苦的生活狀況。與此同時,他對作為知識階層一部分的教員,也有著嚴峻的解剖與審視。
葉紹鈞小說的突出藝術成就,在于他對“灰色人生”的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,表現(xiàn)了鮮明的現(xiàn)實主義的特征。作家的冷雋、客觀的風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內(nèi)在熱情和主觀見解,正如他自己所說的“很有些主觀見解”,只是寄托在“不著文字的處所”罷了。冷靜觀察和客觀描寫,在葉紹鈞小說風格的諸因素中最為突出。他帶著一雙透入的觀世的眼,冷靜的諦視著蜷伏在舊中國暗諏一角里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。他的內(nèi)心滿蘊著悲憫之情,而在落筆之際卻藏而不露、冷雋含蓄,意常見于言外,情不外露文中。
【點擊圖片查看更多精彩內(nèi)容】
相關鏈接【點擊圖片查看詳細內(nèi)容】:教師辦公室標語 教育名人名言
更多經(jīng)典學校標語,請下載相關目錄!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© 2005-2025 企業(yè)文化與文化墻可視化制作專業(yè)平臺│掛圖大師 版權所有,并保留所有權利。
地址:廣州市天河區(qū)荷光路 (免責聲明):本網(wǎng)站部分文字和圖片素材搜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部分轉載文章及圖片在搜集時沒有發(fā)現(xiàn)“信息來源”、“作者”等信息,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權益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
電話:18925107903 傳真:020-85662199
網(wǎng)址:http://m.0022taiwan.com